云南艺术学院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以“党建+思政+艺术”为主线,将“大思政课”理念贯穿艺术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实践育人新格局,推动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自2022年7月29日“云南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获批教育部科技部等八部委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以来,学校党委在“善用”上做文章,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把“系统性”和“创新性”有力结合、“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机衔接、“大课堂”和“小课堂”有效融合、“主导性”和“主体性”有序统一,推动“大思政课”开新局、强内核、广场域、增效能,全方位打造,整体性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图 学校党委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学校党委书记李建宇在第三届全国艺术院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研讨会暨全国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坛作主题发言

图 云南艺术学院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
一、开新局,“系统性”和“创新性”有力结合
在学校党委全面领导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坚持系统集成、协同育人观念,与时俱进“常开”新貌,守正创新“善开”新局,构建融合贯通育人链条,打造思政工作“全景式”实践育人新范式;构建全方位育人阵地,打造“沉浸式”实践育人大课堂;构建专业全面的育人队伍,打造“多元化”实践育人共同体。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推动形成“大思政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一是理论铸魂,讲好“开学第一课”。书记校长坚持讲好“开学第一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面向全体艺术大学生同步传声,夯实“理想信念之基”、绽放“自信健康之美”、唱响“时代奋斗之歌”,已成为引领学校“大思政课”开局,其他课程完全无法替代,深受学生喜爱的“第一课”品牌。

图 党委书记李建宇、校长欧阳俊虎坚持“同上一堂思政课”
二是重在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下发了《云南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云艺党政联〔2022〕11 号)指导“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根据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要求,及时下发了《中共云南艺术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云艺党办〔2024〕18号)、《中共云南艺术学院委员会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实施方案》(云艺党办〔2024〕19号)等文件,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图 学校出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守正创新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三是守正创新,实现思政课最强赋能。马克思主义学院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好“思政课”要做到“八个相统一”的总原则和方法论,以创新为动力,以守正为根本,对思政课建设进行思路创新、教法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方式方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平台、全媒体资源,让思政课立足时代大背景、走向实践大舞台,在与社会实践的关联和互动中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实现思政课最强赋能。

图 开设“学思悟”思政理论大讲坛、定期召开集体备课会、“磨课”等举措,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四是凝聚动力,激发综合育人最大潜能。学校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抓手,激发综合育人最大潜能。紧抓关键内涵,立足知信行统一,注重将倡导性的育人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作闭环,注重引导领导干部、教师与学生密切互动,注重推动学生走进社会、深入基层,切实提高育人实效。细抓统筹推进,围绕提高艺术大学生政治素质、心理健康品质、网络文明素养、文化品位等方面,实施十大专项行动,构建育人共同体。抓实条件保障,加大育人工作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的配套支持,争取相关部门在项目、资源等方面持续给予支持,汇聚起强大的育人合力。


图 师生开展党史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书香校园等系列活动
“系统性”和“创新性”有力结合,推动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有效融合,激活思政育人全链条的发动引擎,为“大思政课”建设作出新探索,破解了课堂讲深讲透讲活还有差距、工作体系还不健全、实践教学存在短板、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构建铸魂育人新格局新体系,增强立德树人有效性针对性,推动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二、强内核,“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机衔接
思政课是“大思政课”协同一体的组织体系的内核,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求,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相统一,建好强劲有力的“大思政课”内核,不断强化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推动“大思政课”体系的各构成要素有力凝聚、有序运转、功能有效发挥。一方面是加大思政课教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思政课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始终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整合有效供给,提供“高标准、高质量、高成效”的课程供给,推动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让思政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产生协同育人效应,增强思政课的主导性、权威性、价值性。另一方面主动应对从需求侧研究学生需求。“大思政课”遵循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对标党和国家要求,立足时代需要,瞄准艺术大学生诉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问题,聚焦重点热点难点盲点,回应学生所思所想所盼所求,找准思想共鸣点、情感触发点、兴趣集合点,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定好位”“瞄准靶”“勤滴灌”,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实践互动互构、相互融合,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政课“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步对接,通过精准“供给”来引导和实现“需求”,通过满足“需求”来提高和优化“供给”,提升教学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教育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图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三、广场域,“大课堂”和“小课堂”有效融合
学校善用“大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思政课课堂理论与社会生活实践相互统一,拓宽了“大思政课”育人场域。学校把“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立足大背景、大时代、大变局,树立大目标、大理念、大格局,用好大教材、大题材、大素材,让思政课走向社会、融入实践、深入艺术学生,真正把思政课办成人生大课、社会大课、时代大课。
一是抓住“思政小课堂”的政治性、思想性、价值性功能,构建思政课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学习体系有机互动的基础平台。二是抓住“社会大课堂”是铸魂育人的大熔炉和大学校,推动思政课理论实践化、具体化、生动化,是思政课课堂理论转化为学生社会分析能力、社会识别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链接中介。通过“思政小课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通过“社会大课堂”,挖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生动、最鲜活的实践素材,让大学生在社会锻炼中厚植情怀、积累智慧、增长才干,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是把高质量打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作为构建全新育人生态、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举措。基地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强化实践要求,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依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实践教学途径,创新讲授“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用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生动实践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图 “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拓宽“大思政课”育人场域

图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通过小课堂“引进来”,大课堂“走出去”,把小课堂重在“知”与大课堂重在“行”统一起来,夯实了思政小课堂基础,拓展了社会大课堂场域,实现“大和小、内和外、知和行、学和用”有机统一。


图 学校组织艺术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设计学院创意活动系列
四、增效能,“主导性”和“主体性”有序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成果导向教育(OBE)教育理念,在旗帜鲜明讲好思政课,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在“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牢固树立“大思政课”理念,养成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关注时代、关照现实、关心学生,发挥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价值塑造的“引路人”作用。在“大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明确学生是参与主体,通过发掘艺术大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质,推动艺术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养成、素质的提升、价值的建构,通过亲身参与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来完成。

图 美术学院10位青年教师创作的大型主题油画作品《永远跟党走——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入藏北京民族文化宫并长期展出

图 以赛促建,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类思政课大赛和教学成果佳绩不断
“大思政课”围绕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思政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锻造中,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学以教启,教以学成。通过以“主导性”启发“主体性”,又以“主体性”激发“主导性”,真正把思政课建设成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大思政课”育人高地。
文字:李三强
图片:王超、宾岩等
一审一校:李三强
二审二校:陈瑞琪、宾岩
三审三校:付梅